所謂的「藍月」,並不是指月亮變成藍色。

藍月

 藍月。(圖片來源/esbtrib)

每年曆法除了固定的12次滿月,還會多出約11天,而經過2至3年的累積,就會多出一次滿月時節,也就被稱為「藍月」,但不同的定義會使這個額外的滿月出現在不同的時刻。目前最通俗的定義是出現在一個月中的第二個滿月。

藍月這個名詞最常用的意義是隱喻不常發生的事件,例如:「Once in a blue moon」(當藍月出現),意指鮮少、偶爾發生一次的事件。

不過,在歷史上確實曾經出現閃耀著藍光的月亮(不一定是滿月)觀測紀錄,這是一種罕見的現象。這種現象是在大氣層中的塵埃粒子或煙霧造成的,在1950年和1951年瑞典和加拿大的森林大火之後,都曾出現過。在1883年,印尼的喀拉喀托火山爆發之後,有將近兩年的時間,月球都呈現藍色。其他不太劇烈的火山爆炸之後,也曾出現藍色的月球。在1983年,墨西哥的艾爾智瓊火山(El Chichón)、1980年的聖海倫火山和1991年皮納圖博火山爆發之後,人們也都看見藍色的月球。

藍月的關鍵是大量的紅光(波長約為0.7微米)被比波長略寬的顆粒散射 -並且沒有其他大小的顆粒。這是很罕見的,但火山有時會產生這樣的雲,森林大火也會。隨著大火和風暴進入大氣層的灰塵和塵埃雲,通常包含範圍相當廣泛,有各種不同大小的顆粒混合著,其中有許多小於1微米,而通常它們會將藍光散射。這樣的雲會讓月球變成紅色,因此紅色的月球比藍色的更為常見

 

相關文章:[攝影]109年的天文現象藍月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月球 散射 波長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綠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